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要納稅,外貿商業企業收到的出口退稅款不繳企業所得稅。一、法院對抗稅罪未遂要怎么處罰法院對抗稅罪既遂處罰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在實踐中,納稅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稅務人員依法征稅的,都應以抗稅罪論處
外貿商業企業收到的出口退稅款不繳企業所得稅。
一、法院對抗稅罪未遂要怎么處罰
法院對抗稅罪既遂處罰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在實踐中,納稅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稅務人員依法征稅的,都應以抗稅罪論處。犯本罪,被判處罰金、沒收財產的,在執行前,應當先由稅務機關追繳稅款和所騙取的出口退稅款。
二、偷稅與騙稅的區別在哪里
偷稅漏稅與騙稅的區別主要在于:偷稅是指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騙稅主要是指企業事業單位采取對所生產或者經營的商品假報出口等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行為。
三、企業收到的拆遷款還用交稅嗎
企業收到了政府的拆遷補償金,是應該要納稅的。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企業所得稅不必計入當年應納稅的所得稅。其次拆遷補償金可以不繳納營業稅。另外土地增值稅依法免除。如果企業面對拆遷補償納稅,請務必向當地稅務部門咨詢。以免重復交稅或者漏交。企業自計劃轉移第二年起五年內取得的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不計入企業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五年內完成搬遷的,企業的轉移收入按上述規定處理。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關于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第(二)款規定,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以下出口貨物可以退稅:
1、在財務上作出口銷售處理,按照現行規定,目前的出口退稅只適用于貿易性的出口貨物;
2、屬于增值稅、消費稅的征收范圍;
3、其他可以退稅的出口貨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第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義務人自繳納稅款之日起1年內,可以申請退還關稅,并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海關說明理由,提供原繳款憑證及相關資料:
(一)已征進口關稅的貨物,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原狀退貨復運出境的;
(二)已征出口關稅的貨物,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原狀退貨復運進境,并已重新繳納因出口而退還的國內環節有關稅收的;
(三)已征出口關稅的貨物,因故未裝運出口,申報退關的。
海關應當自受理退稅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并通知納稅義務人辦理退還手續。納稅義務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有關退稅手續。
按照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退還關稅的,海關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退稅。
法律分析:外貿商業企業收到的出口退稅款不繳企業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要納稅申報
●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要納稅調減
●外貿企業收到的出口退稅款收入征企業所得稅嗎
●外貿公司收到出口退稅如何記賬
●外貿企業收到的出口退稅款收入屬于不征稅收入嗎
●外貿企業收到退稅款的會計分錄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款會計處理
●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要納稅調減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賬務處理分錄
●外貿出口退稅款會計處理
●內銷和外銷的區別,外貿企業可以內銷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吳海麗律師
來源:臨律-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要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