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隱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非法盜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jù)《刑法》第253條之一。違反國家規(guī)定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者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非法盜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jù)《刑法》第253條之一。違反國家規(guī)定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者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客觀認定條件包括違反國家關于個人信息保護規(guī)定、實施出售或非法提供行為,以及情節(jié)嚴重。對于此類行為,應進行調(diào)查取證后進行判決處理。
法律分析
一、非法盜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什么?
非法盜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根據(j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guī)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guī)定處罰。
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客觀認定條件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犯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1)違反國家關于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
A.違反國家規(guī)定是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
B.違反信息控制人單方承諾或者特定行業(yè)規(guī)范承諾對個人信息加以自律性保護的,不構(gòu)成本罪。
(2)實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的行為:
A.出售是指將自己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以一定價格賣與他人,自己從中謀取利益的行為;
B.非法提供是指違反國家關于保守公民個人信息的規(guī)定,將自己履行職務過程中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以出售以外的方式提供他人的行為(不包括自己使用的行為)。
(3)情節(jié)嚴重:一般是指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的數(shù)量、次數(shù)較多,獲利較大,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給公民個人生活或生命財產(chǎn)造成嚴重損害;或者所出售、非法提供信息被他人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對于非法盜用他人信息的行為,是屬于犯罪分子通過盜取別人個人信息來實施違法犯罪的行為,屬于侵犯他人個人信息的一種情況,法律上也明確規(guī)定了不同的量刑處罰情況,應當基于實際來進行調(diào)查取證后來判決處理。
結(jié)語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違反國家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根據(jù)《刑法》第253條之一,對于這種非法盜用他人信息的行為,根據(jù)情節(jié)的不同,可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則可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于單位犯罪的情況,不僅會對單位判處罰金,還會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相應處罰。對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認定,需要滿足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實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的行為,以及情節(jié)嚴重的條件。對于這種行為,應當依法進行調(diào)查取證,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判決處理。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二章 犯罪 第一節(jié)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之一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侵犯隱私有哪些法律責任
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侵權責任、治安處罰責任、刑事責任三大類,侵犯責任主要是賠償損失,治安處罰責任主要是行政處罰。
相關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jiān)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fā)現(xiàn)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chǎn)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fā)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wǎng)絡實施第一款規(guī)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jù)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xié)助。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侵權責任、治安處罰責任、刑事責任三大類,侵犯責任主要是賠償損失,治安處罰責任主要是行政處罰。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一、侵犯隱私權罪構(gòu)成的條件是什么
有四個構(gòu)成要件:
1、侵犯隱私權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曾提及侵害隱私權行為的方式,僅限于“宣揚”,“公布”,“披露”,事實上,除了上述方式之外,還包括侵入侵擾、監(jiān)聽、監(jiān)視、窺視、刺探、調(diào)查和干擾等。
2、受害人受到損害
侵害隱私權對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就是因為受害人的隱私因被他人知悉而感到羞辱、痛苦、焦躁、憂慮等不正常的心理情緒。侵害隱私權所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主要是受害人因其隱私被披露而被辭退,以及因精神痛苦而進行治療所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
3、行為與后果的因果關系
侵害隱私權的直接后果,就是將受害人的私人秘密信息予以揭露,對于這種損失,應進行精神損害賠償,換言之,當事人的精神損害與侵權行為相伴而生,只要有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就必然有精神損害,這種因果關系比較明顯。
4、加害人的主觀過錯
侵害隱私權是一種過錯責任,侵權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有故意或過失。因為,在我國的現(xiàn)行侵權地為法律中,過錯責任是一般的責任,而無過錯責任是特殊的侵權責任,以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必要,而我國法律將侵害隱私的行為當作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并沒有規(guī)定其應適用無過錯責任。
【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隱私權侵害行為】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一條【民事主體的人格權不受侵害】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承擔】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
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guī)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報刊、網(wǎng)絡等媒體上發(fā)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zhí)行,產(chǎn)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六條【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聚合】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精神損害賠償】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隱私權】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2、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一、侵犯隱私造成構(gòu)成犯罪嗎
侵犯隱私構(gòu)成侵權,但是不構(gòu)成犯罪。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guī)定處罰。
二、構(gòu)成侵犯隱私權的條件有哪些侵犯隱私權的
侵犯隱私權的構(gòu)成要件:
侵害隱私權或者侵害隱私利益的責任構(gòu)成,必須具備侵權責任構(gòu)成的一般要件,即須具備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四個要件。所適用的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
1、侵害隱私權的違法行為。首先,侵害隱私權的行為須具違法性。
2、侵害隱私權的損害事實。隱私是一種信息、一種活動、一種空間領域,也是一種秘密狀態(tài)。隱私的損害,表現(xiàn)為隱私被刺探、被監(jiān)視、被侵入、被公布、被攪擾、被干預。
3、侵害隱私權的因果關系。它是指侵害隱私權的違法行為與隱私損害事實之間的內(nèi)在的必然的符合規(guī)律的聯(lián)系。
4、侵害隱私權的主觀過錯。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具備主觀過錯。主要是故意,即預見侵害隱私權的后果卻希望或放任該種結(jié)果的發(fā)生。
三、侵犯隱私權有哪些構(gòu)成條件
1、主觀具有過錯。侵害隱私權因?qū)儆谝话闱謾嘈袨椋笮袨槿酥饔^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gòu)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tài)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2、違法行為的存在。3、損害結(jié)果發(fā)生。4、具備因果聯(lián)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2、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侵犯他人隱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意思
●侵犯他人隱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呢
●侵犯他人隱私是犯罪嗎
●侵犯個人隱私信息會判什么
●侵犯個人隱私信息怎么處罰
●侵犯他人隱私是什么違法
●侵犯別人隱私是什么罪行
●侵犯他人隱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呢
●侵犯他人隱私判刑多少年
●侵犯他人隱私會判刑嗎
●罪名成立需要哪些證據(jù)?,有幾種證據(jù)可以定罪: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職務犯罪名詞解釋是什么?,什么是職務犯罪,職務犯罪有哪些?: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罪名有哪些?,破壞社會經(jīng)濟秩序罪有哪些: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職務犯罪中,主觀故意認定是否可以適用于所有職務犯罪罪名?,什么是職務犯罪,職務犯罪有哪些?: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違法強拆是會構(gòu)成構(gòu)成哪些罪名你知道嗎,違法強拆怎樣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今日在線拆遷法律咨詢
●應該如何處理村委扣押的征地補償款問題和建議?村委扣押征地補償款涉嫌的罪名: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非法拆遷行為是否構(gòu)成犯罪罪名?非法拆遷訴訟時效多久: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非法拆遷行為是否構(gòu)成犯罪罪名?非法拆遷訴訟時效多久: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內(nèi)容審核:范美華律師
來源:頭條-侵犯他人隱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
電話:400-1598098 郵箱:syls@bjsheng.cn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