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外出務工,承包土地多年“不耕種”,還能獲得征地補償費嗎,需要補償。征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征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經濟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
需要補償。征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征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經濟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準;(二)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三)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四)土地承包經營方案;(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七)征地制嘗費的使用、分配方案。”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一般應堅持以下原則:(1)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征收或征用農民承包地的,土地補償費一般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征收或征用非農民承包的其他集體土地,土地補償費可分配給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土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3)專款專用原則。對征地補償費要按規定用途使用,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4)民主議定及合法性原則。土地補償費分配必須履行民主程序,但經民主程序產生的決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具體分配實踐中有(1)戶口說,認為只要戶口在該村(組),就享有該村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2)事實主義說,認為只要是長期在本村(組)生活,就應當享有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3)生活來源說,認為只要是以土地耕作收益作為個人主要生活來源,就享有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等等。根據上述規定,雖然胡某在外打工多年,可他的戶口沒有遷出,他仍在以出租的形式對土地進行經營管理,與集體的土地承包經營關系沒有解除,所以應參加村里的土地補償費分配。具體應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但決定應合法且應遵循上述原則。
出嫁女能否獲得征地補償費
出嫁女能否獲得征地補償費主要看其是否具有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如果出嫁女的戶口未遷出的,那么是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是可以享受征地補償款的。如果戶口已遷出,則不具備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不能享受征地補償款。
租用土地能否獲得征地補償
租用土地者不能獲得土地征收的補償費,但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租賃土地者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轉讓的土地能否獲得征地補償
依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國有土地出讓的,受讓人需要交納土地出讓金,而不需要對出讓的國有土地進行征地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于耕地開發。第五十六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的約定或者土地使用權劃撥批準文件的規定使用土地;確需改變該幅土地建設用途的,應當經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報原批準用地的人民政府批準。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改變土地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承包土地征地補償怎么劃分
一般而言,在發生土地征收時會產生以下三種費用:一是青苗費和地上附著物的費用。該筆費用用于補償對土地進行投入的人,是對其土地投入損失的補償。如果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投入的,就補償給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如果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了,就補償給受讓人。二是安置費。這筆費用應當補償給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是對其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補償。如果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土地被征收之后,村集體又拿出同等的土地給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承包,則這部分補償費可以交給村集體。如果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土地被征收后,村集體對其進行了安置,為其安排了工作,這部分費用就應當交給安置該村民的單位。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選擇不接受安置或另行安排承包地,而堅持要補償費。三是土地補償費。這筆費用是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喪失土地所有權的補償,應該補償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所有成員對土地補償費都擁有權利。
承包土地征地如何補償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該內容由 李光偉律師 和 律說律答 共創回答征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征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經濟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
(一)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準;
(二)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經營方案;
(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制嘗費的使用、分配方案。”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一般應堅持以下原則:
(1)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征收或征用農民承包地的,土地補償費一般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征收或征用非農民承包的其他集體土地,土地補償費可分配給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2)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土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3)專款專用原則。對征地補償費要按規定用途使用,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
(4)民主議定及合法性原則。土地補償費分配必須履行民主程序,但經民主程序產生的決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具體分配實踐中有
(1)戶口說,認為只要戶口在該村(組),就享有該村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
(2)事實主義說,認為只要是長期在本村(組)生活,就應當享有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
(3)生活來源說,認為只要是以土地耕作收益作為個人主要生活來源,就享有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等等。根據上述規定,雖然胡某在外打工多年,可他的戶口沒有遷出,他仍在以出租的形式對土地進行經營管理,與集體的土地承包經營關系沒有解除,所以應參加村里的土地補償費分配。具體應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但決定應合法且應遵循上述原則。
法律分析:需要補償。征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征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經濟補償。與集體的土地承包經營關系沒有解除,所以應參加村里的土地補償費分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后怎么處理,費用誰來承擔,補償費被征地單位收取后如何解決: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征地補償款村委會收取費用嗎?,征地補償費給村委還是村民: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后如何處理,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后怎么處理,費用誰來承擔: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費分配辦法有戶口無程包地,征地補償費怎么分配: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中土地補償費怎么管理使用,征地補償費用如何管理和使用: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補償費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征地補償款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如何分割: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費可以繼承嗎 ,征地補償費能否繼承: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村委會可以截留征收基本農田的補償款嗎,土地征收補償費村委會是否可以提留: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外嫁女”能否參與征地補償費分配?,外嫁女有權分配土地征收補償款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費能繼承嗎,征地補償款可以繼承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拆遷補償費稅是多少?有標準嗎?,拆遷補償房屋需要交多少稅: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收集體所有土地 應及時足額支付村民住宅補償費用,政府征收集體建設用地應當怎么補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施工支付青苗補償款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青苗補償費如何征稅: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費分配糾紛處理,征地補償款分配糾紛: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公職人員能否享有征地搬遷補償費,公職人員能否享受征地拆遷補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工程占地青苗補償費用,土地青苗補償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房地產企業支付拆遷補償費如何計稅,房地產企業拆遷補償費如何計算: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從土地轉讓賠償識多少錢一畝?,土地補償費一畝多少錢: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光覽陪償款多少錢一畝,青苗補償費一畝多少錢: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土地補償費哪個部門收,征地補償費用歸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李站波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村民外出務工,承包土地多年“不耕種”,還能獲得征地補償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