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有何區別,而土地征用,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強制使用集體土地,在使用完畢后再將土地歸還集體的一種行為,類似于臨時使用土地。兩者之間具體有什么區別呢?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的區別如下:一、條件不同征收土地是以轉移土地所
而土地征用,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強制使用集體土地,在使用完畢后再將土地歸還集體的一種行為,類似于臨時使用土地。
兩者之間具體有什么區別呢?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的區別如下:
一、條件不同
征收土地是以轉移土地所有權為條件,即集體所有變成國有;征用土地是以暫時轉移土地使用權為條件,土地所有權不發生變化,仍然為集體所有。
二、補償的項目不一致。
征收土地除土地補償、青苗及地面附著物補償外,還包括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費,而征用土地只是補償原土地使用者在征用期間不能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補償和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沒有安置補助費。
三、審批權限不一樣
征收土地的審批權集中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征用土地的審批權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四、土地用途的性質不一樣。
征收土地主要是將被征收土地變為施工建設用地,可以修建永久性的建(構)筑物;而土地征用主要是將土地用于臨時性的施工建設場地,地質勘探、搶險救災、建設施工材料堆場等,不能修建永久性的建(構)筑物,并在使用期滿后要恢復土地原狀,交還給土地使用者使用。
近來一些文件、報告時常混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兩個概念。主要原因是實踐中人們還存在模糊認識,認為二者沒有實質區別,只是表述不同。
總結下就是,二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共同之處在于,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經過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給予補償。
不同之處在于,征收主要是所有權的改變,征收后,土地由農民集體所有變為國家所有;而征用只是使用權的改變,征用后,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農民集體,使用結束后需將土地交還給農民集體。
簡言之,涉及土地改變,是征收;不涉及所有權改變的,是征用。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法律分析:征用土地和征收土地的區別有:征用土地沒有安置補助費,征收土地有安置補助費;征用土地的原土地所有人仍擁有土地所有權,征收土地的土地所有權因國家的征收而消滅;征用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征收土地由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審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第二百四十五條: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征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后,應當返還被征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土地征收和征用區別是:
1、本質區別,土地征收,征收人的土地所有權因國家的征收而消滅,土地征用,用完后仍將土地歸還原土地所有人;
2、審批機關不同,土地征收的審批權集中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土地征用的審批權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3、補償不同,由于土地征收是所有權的轉移,其補償較土地征用而言要高一些。征收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而征用土地只是補償原土地使用者在征用期間不能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補償和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沒有安置補助費;
4、實施程序不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由于土地征收是所有權的轉移,因此土地征收的程序比土地征用的程序更為嚴格;
5、土地用途不同,征收土地是以轉移所有權為前提進行的,故征收土地時,土地的用途往往是修建永久性建筑等,而征用土地是不以轉移所有權為前提進行的,且征用土地多發生于臨時性的社工建設場地、地質勘探、搶險救災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有何區別呢
●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有何區別和聯系
●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在哪些方面有區別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的區別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的區別和聯系
●土地征收和征用的區別?
●土地征收和征用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有何區別和聯系
●土地征收和征用
●土地征收與征用的區別和聯系
●村委會可以強拆房屋嗎?村委會可以申請土地劃撥嗎: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2020年湖北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樣的?: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農民土地征收一畝地多少錢?農民土地流轉款全歸農民嗎: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可以貸款嗎?集體土地使用證可以過戶嗎: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湖北省土地征收工作程序暫行規定》規定了湖北省2020年最新土地征收程序十五步: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怎樣才能變為國有建設用地?所有土地歸國所有嗎: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宅基地被別人侵占如何辦?別人侵占我的土地應該怎么辦: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征收土地有那些補償 ,土地征收和征用如何補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宅基地被別人侵占如何辦?別人侵占我的土地應該怎么辦: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湖北省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裁決辦法》解決征地拆遷補償糾紛參考本辦法2022年現行有效: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確權后房屋可以拆了重建嗎?確權后會發什么證呢: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規定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土地征收的基本流程,征收土地流程: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稅是怎么征收?土地稅如何計算繳納: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征收的程序是怎樣的?,征收土地流程: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有爭議了,土地如何確權?土地有幾種性質: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湖北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規定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2022年現行有效: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自己開負主責的交通事故是工傷嗎?自己開荒的土地歸誰: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中國有死刑么?中國有永久土地權么: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武漢市征收集體所有土地及房屋補償安置辦法》2022最新版修訂開始征求意見: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容審核:張小華律師
來源:頭條-土地征收與土地征用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