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逐步使租購住房同等享受公共服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今天對外公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城市住房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夯實城市政府主體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今天對外公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城市住房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聯動機制,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盤活存量住房資源,擴大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加快住房租賃法規建設,加強租賃市場監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權益。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以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
同時,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健全繳存、使用、管理和運行機制。
此外,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重點在老城區推進以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等“三區一村”改造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模式。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水電路氣信等配套設施建設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促進公共設施和建筑節能改造,有條件的加裝電梯,打通消防通道,統籌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條件。
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區別在于:
1、性質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公租房都是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性租賃住房屬普惠性公共服務,市場自發供給不足,需政府政策支持引導,是低租金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屬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承擔兜底保障責任,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政策性住房。
2、保障對象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針對住房困難包括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在內的新市民、青年人,不設收入線門檻。公租房保障住房困難家庭和個人,有在中心城區居住、工作、生活的年限要求,以及收入線標準、財產限額等,具體條件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3、籌集渠道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以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閑置存量住房改造為主,以非居住存量土地新建、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集中建設為輔。公租房房源主要包括:商品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項目中配建的公租房;政府出資新建、改建、收購、回購、租賃的住房;騰退的公有住房;社會捐贈的住房;企業利用自用土地投資建設的公租房和經政府批準的其他單位所建的公租房;符合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經過政府批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新建的公租房;其他途徑。
4、戶型面積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建筑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的中小戶型為主,成套住房必須配置桌椅、柜床、廚衛等基本設施,水、電、氣實行“一戶一表”;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單(套)間建筑面積以30—5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配置床、柜、衛生間等基本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重點區域,優先選擇產業園區及周邊,或城市建設重點片區、交通相對便利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租賃需求相對集中的區域。公租房建設堅持經濟實用原則,實行小戶型、簡裝修,以二室一廳一廚一衛套型結構為主,單套建筑面積原則上不超過90平方米;套型結構設計應當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滿足采光、隔聲、節能、環保、通風的要求。以集體宿舍形式建設的,應符合宿舍建筑設計規范。
申請租賃保障性住房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家庭申請的,家庭成員中至少一人具有本市戶籍;單身居民申請的,應當具有本市戶籍;
2、家庭人均年收入或者單身居民年收入在申請受理日之前連續兩年均不超過本市規定的租賃保障性住房的收入線標準;
3、家庭財產總額或者單身居民個人財產總額不超過本市規定的租賃保障性住房的財產限額;
4、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在本市無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設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5、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提出申請時未在本市和國內其他地區享受住房保障;
6、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綜上所述,每一住房困難家庭或者單身居民只能申請購買或者租賃一套保障性住房,或者選擇申請貨幣補貼。
【法律依據】:
《城鎮住房保障條例》第十五條
申請人申請保障性住房的,應當經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直接向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門提出,如實申報住房、收入和財產狀況等信息。
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申報的信息進行審核。
第十六條
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應當予以公示,經公示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登記為輪候對象,并向社會公布;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應當書面告知并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
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住房困難狀況、城鎮住房保障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輪候期,并向社會公布。
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區別在于性質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
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公共租賃住房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公租房是由政府政策支持;而廉租房則為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問題所提供的政策性住房;
2、供應對象不同:公租房面向的群體為本市中等偏下人群,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而廉租房則針對的是本市常住戶口且住房困難的低收入人群;
3、運作方式不同:公租房由政府出資;廉租房則有低租金承租,以租金補貼形式發放給住房困難戶。
申請保障房的條件有:
1、申請者不論單身還是家庭,都需要具備本事戶口,因學習、服兵役等原因遷出期間,視作本市戶口;
2、家庭人均年收入或者單身居民年收入在申請受理日之前連續兩年均不超過本市規定的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收入線標準;
3、家庭財產總額或者單身居民個人財產總額不超過本市規定的購買保障性住房的財產限額;
4、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在本市和國內其他地區無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設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5、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在申請受理日之前三年內未在本市和國內其他地區轉讓過住宅建設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6、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未在本市和國內其他地區購買過具有保障性質或者其他政策優惠性質的住房,但作為家庭成員的子女在單獨組成家庭或者達到規定的年齡條件后申請購買保障性住房的除外;
7、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綜上所述,公共租賃租房是面向城鎮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常住人口,新就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在城市有穩定收入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及家政、環衛、公交等從業人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零七條
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無法確第七百零七條 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無法確定租賃期限的,視為不定期租賃。定租賃期限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h3>四、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區別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區別在于:
1、性質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公租房都是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性租賃住房屬普惠性公共服務,市場自發供給不足,需政府政策支持引導,是低租金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屬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承擔兜底保障責任,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政策性住房。
2、保障對象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針對住房困難包括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在內的新市民、青年人,不設收入線門檻。公租房保障住房困難家庭和個人,有在中心城區居住、工作、生活的年限要求,以及收入線標準、財產限額等,具體條件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3、籌集渠道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以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閑置存量住房改造為主,以非居住存量土地新建、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集中建設為輔。公租房房源主要包括:商品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項目中配建的公租房;政府出資新建、改建、收購、回購、租賃的住房;騰退的公有住房;社會捐贈的住房;企業利用自用土地投資建設的公租房和經政府批準的其他單位所建的公租房;符合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經過政府批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新建的公租房;其他途徑。
4、戶型面積不同。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建筑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的中小戶型為主,成套住房必須配置桌椅、柜床、廚衛等基本設施,水、電、氣實行“一戶一表”;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單(套)間建筑面積以30—5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配置床、柜、衛生間等基本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重點區域,優先選擇產業園區及周邊,或城市建設重點片區、交通相對便利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租賃需求相對集中的區域。公租房建設堅持經濟實用原則,實行小戶型、簡裝修,以二室一廳一廚一衛套型結構為主,單套建筑面積原則上不超過90平方米;套型結構設計應當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滿足采光、隔聲、節能、環保、通風的要求。以集體宿舍形式建設的,應符合宿舍建筑設計規范。
申請租賃保障性住房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家庭申請的,家庭成員中至少一人具有本市戶籍;單身居民申請的,應當具有本市戶籍;
2、家庭人均年收入或者單身居民年收入在申請受理日之前連續兩年均不超過本市規定的租賃保障性住房的收入線標準;
3、家庭財產總額或者單身居民個人財產總額不超過本市規定的租賃保障性住房的財產限額;
4、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在本市無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設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5、家庭成員或者單身居民提出申請時未在本市和國內其他地區享受住房保障;
6、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綜上所述,每一住房困難家庭或者單身居民只能申請購買或者租賃一套保障性住房,或者選擇申請貨幣補貼。
【法律依據】:
《城鎮住房保障條例》第十五條
申請人申請保障性住房的,應當經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直接向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門提出,如實申報住房、收入和財產狀況等信息。
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申報的信息進行審核。
第十六條
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應當予以公示,經公示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登記為輪候對象,并向社會公布;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應當書面告知并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
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住房困難狀況、城鎮住房保障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輪候期,并向社會公布。
●公租房租購并舉試點城市
●國家統一租房
●2020房屋租賃公共配套服務
●國家租賃住房試點
●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
●國家租賃住房政策
●國家對住房租賃的政策
●國家統一租房
●租購同權住房制度
●公共租賃住房租金標準實行政府指導價
●多層樓房房改房拆遷補償,國家發改委樓板房拆除政策:今日樓房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內容審核:范美華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國家發改委:逐步使租購住房同等享受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