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物業管理糾紛案件類型一覽, 最新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 問題一:遺留的房屋質量問題 法官們發現,房地產商遺留房屋質量問題,造成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產生矛盾,案件大約占物業糾紛案件的10%-15%。
問題一:遺留的房屋質量問題
法官們發現,房地產商遺留房屋質量問題,造成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產生矛盾,案件大約占物業糾紛案件的10%-15%。
法官介紹,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房屋工程質量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令業主滿意,諸如房屋存在地面裂紋、煙道不暢、樓頂或衛生間滲水等,而開發商又怠于履行維修義務,對其應負的維修責任采取一等、二拖、三推的態度,保修期一過就“甩包袱”。這樣,業主在不能有效處理與開發企業之間糾紛時,將怨氣撒到物業公司身上,以拒交物業費的方式維權。
對策:嚴把房屋交接關口
一般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都有房屋質保期限,可在交房后,業主不容易找到開發商,而物業公司時刻在與業主打交道。法院認為,由物業公司來解決業主房屋維修方面的問題,最方便也最經濟。建議物業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時和開發商簽訂代為維修房屋的合同。
問題二:物業服務質量不達標
這類案件大約能占到70-80%左右。法官們在審理中發現,大多數業主拖欠物業費的理由是物業公司沒有按合同規定履行義務,服務質量不到位。許多業主在法庭上會向法院提交小區管理現狀的照片,比如沒有綠化、公共設施殘破,維修不及時,保安失職導致業主財產受損,等等。
對策: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
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注意解決每個業主反映的問題,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收費的工作人員不僅負責收費,更要負責聽取業主反饋的意見。比如丟車的問題,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汽車,物業公司要通過服務保證一輛也不能丟,要不然會給業主留下一根永久的“小辮子”。
問題三:物業與業主溝通存障礙
法院認為,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兩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有的物業公司認為自己是小區管理者,業主是被管理的對象;而業主則認為自己是主人,物業公司是自己花錢雇來的。業主與物業公司對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各有理解,由此產生的權利義務認識就大相徑庭,這種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導致雙方在溝通中存在障礙。
對策:要靠服務取得業主信任
座談會上,萬合物業公司對宏業花園的管理經驗得到了法院的好評。該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李合祥介紹,作為第四任,萬合公司接管該小區時,小區里垃圾遍地,綠化缺失,由于污水管道被壓壞了,小區里竟然有一條80米長、40來米寬的臭水溝。萬合物業公司先是在3日內恢復了小區里的路燈設施,投入了2萬多元。接著又投入2萬元,挖開臭水溝,排清污水、重鋪管道,暢通了小區的排污系統,之后,保潔工作、綠化帶的補植、花池的整理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最后完全取得業主的信任。
問題四:供暖溫度不達標
供暖質量是個敏感問題,收采暖費可以說是令每個物業公司棘手的問題。采暖費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可最讓他們鬧心的還是供暖溫度達不到市政府規定的最低16℃,進而引發了大量業主以拒交采暖費為手段的維權方式。
對策:可聯合業主代表共同監控
法院認為,對于供暖質量是否達標問題,政府雖然出臺了眾多的制度,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監督力度不夠,也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建議物業公司可以聯合業主代表、居委會代表,在供暖期對供暖溫度進行監控。
問題五:物業漠視鄰里糾紛
這種現象大約占案件的5%左右。比如,某小區8號樓一、二樓業主因前一棟樓頂樓業主違章搭建,導致影響其采光。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當制止卻漠視不管,由此拒交物業費。還有的是因為樓上業主的暖氣或管道漏水導致其裝修、家具受損,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該負責維修,或樓上業主不維修就將責任轉嫁給物業公司,拒交物業費。
對策:主動與業主進行溝通
物業公司要主動與業主進行良性溝通,講道理、改進工作方式,或是協助業主解決問題,除一些極端特例的業主外,盡量不要直接采取訴訟方式解決,否則會使矛盾迅速升級。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條 業主對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二百七十二條 業主對其建筑物專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二百七十三條 業主對建筑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為由不履行義務。
1.物業管理公司向業主或使用人追索物業管理費及滯納金的糾紛。部分業主以收費依據不足、前期遺留問題、物業管理質量低下等原因為由拖欠物業管理費,以此作為“維護”自己權利的主要手段。這類案件在物業管理糾紛案件中占了大多數。
2.業主委員會更替、業主或業委會選聘、解聘物業管理公司產生的糾紛,物業管理項目接、撤、管引起的糾紛。此類糾紛目前較為突出,如前任和現任業主委員會對各自合法性的認同、相關資料的交接發生的糾紛;前任的物業管理公司不退管、新的物業管理公司進不來,前任物業公司不移交相應管理資料等。
3.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起訴業主糾正違反業主公約行為的糾紛。針對業主、使用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規、業主公約,合理安全地使用物業,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在建議整改未果的情況下,通常通過起訴方式解決糾紛。
4.因物業管理公司侵占業主共有物業引發的糾紛等。如物業管理公司擅自在電梯、屋頂、外墻等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設置廣告、基站等所得收益,占有共有用房擅自出租及共用場地的停車收費等歸屬產生爭議。
5.因物業管理公司服務質量問題而引發的要求提高服務質量、履行管理職責的糾紛。如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修繕、房屋修繕費用承擔,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設立、使用、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等。
6.業主或使用人要求物業管理者賠償在提供特約服務如保管服務中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的糾紛。如小區內自行車、電動車、機動車被盜,有的屬物業專門安排人員看管,有些發生在小區地面停放、無專人看管,業主起訴物業管理公司未履行職責,要求賠償,導致訴訟。
7.前期物業管理糾紛。前期物業管理糾紛主要是開發商在物業交付過程中引發的爭議,主要有開發商未移交或移交不清,圖紙資料不全的設施、設備、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受損引發的爭議;開發商未兌現減免物業管理費、交付配套設施的承諾或存在延期交樓、房屋質量問題引發爭議等。
造成物業管理糾紛的原因很多,例如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已制定的有關法規可操作性差,未能合理規范物業服務企業、明確業主委員會的合法地位,政府對其派出機構(如居委會)針對物業管理的責任和權限沒能準確界定。從法律角度分析,引發物業管理糾紛的主要原因包括:
1、物業管理企業的不規范行為使該行來年于比較被動的局面。有少部分物業管理企業素質不高,缺乏現代化物業管理技能,日常工作中不能按合同、制度辦事,工作方法簡單,態度生硬,使一些本可以協商解決的矛盾激化。
2、物業管理工作作為一種商品消費觀尚未完全確立,雖部分業主已感受到了物業管理新體制的優越性,但也有部分業主還未真正理解物業管理, 造成了對物業管理企業絕對服務和無限責任意識的擴張。有部分業主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經濟義務、應由政府承擔的治安職能、應由公用事業企業承擔的經營管理職 能都歸結為物業管理責任。
3、現行物業管理法律制度及配套文件尚不健全。如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設計上存在局限性,使業主大會的運作出協調成本高,溝通過程難的缺陷,由于缺乏對業主委員會的有效制約和監督,民主協商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4、開發遺留問題造成眾多物業管理糾紛。目前物業管理糾紛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開發建設遺留問題所引起,主要表現在:規劃變更引起居住環境 的改變;開發單位未按規劃設計要求建設物管配套設施;小區配套設施權屬不明,如地下車庫、物管用房等,工程完工,開發企業撤走后,問題甩給了物管公司,從 而造成了物管企業與業主的諸多糾紛。
●最新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類型
●最新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案例
●物業管理糾紛的種類
●4、物業管理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常見物業糾紛種類
●物業管理糾紛處理原則
●物業管理糾紛的起因及其防范
●最新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案例
●物業糾紛都有哪些
●物業管理糾紛定義
●物業管理糾紛案件類型一覽表最新
●物業管理糾紛的類型
●物業管理糾紛的類型
●物業管理糾紛的真實案例
●物業糾紛案件特點
●物業糾紛案件特點
●物業管理糾紛處理原則
●物業管理糾紛的案由
●物業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物業管理糾紛定義
●甘南藏族自治州住宅物業管理條例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來源:頭條-最新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常見物業糾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