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2025全文, 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2025全文 (2024年8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令第34號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促進航空體育運動發展,規范航空體育運動管理,保障航空體育運動安全有序開展,根據《中華人
(2024年8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令第34號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促進航空體育運動發展,規范航空體育運動管理,保障航空體育運動安全有序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航空體育運動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
第三條 航空體育運動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和航空體育運動器材在空間范圍內進行體育活動的總稱,主要包括開展航空體育運動的賽事活動及其有關訓練、普及和教育等內容。
航空體育運動包括飛機、超輕型飛機、氣球、跳傘、滑翔傘、動力傘、牽引傘、懸掛滑翔翼、航空模型、模擬飛行等項目。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于在我國境內所有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
第五條 航空體育運動實行分級管理。
國家體育總局主管全國范圍內的航空體育運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航空體育運動。
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根據國家的體育方針和政策,統一組織、指導全國航空體育運動的發展,推動項目普及和競技水平提高。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地方各級航空運動協會按照其章程,接受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管,健全內部治理機制,制定行業規則,加強行業自律。
第六條 開展航空體育運動應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航空體育運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開展反興奮劑宣傳教育和規范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實反興奮劑細則。
第七條 鼓勵、支持、引導、規范社會力量開展航空體育運動。
第八條 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對在航空體育運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
第九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應當接受體育行政部門的管理。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還應根據開展的不同航空體育運動項目,分別接受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有關通用航空的行業管理,接受空中交通管理、無線電管理等部門有關工作的業務管理。
第十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相關規定向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申請從業許可或備案。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同時應當將有關資料及批準文件(復印件)報當地縣級體育行政部門備案,并逐級向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備案。備案內容包括法人資質(營業執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民用航空器或航空體育運動器材資質、從業人員資質、場地設施情況、開展項目內容、空域批準文件(不需使用空域的除外)等;備案內容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向備案部門報備。
第十一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執行民用航空主管部門、體育行政部門有關技術和安全標準,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壞自然環境或對公眾造成傷害。
第十二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
法律、行政法規對人員資質有要求的,從其規定。
第十三條 駕駛民用航空器參加航空體育運動的飛行人員,應當持有民用航空主管部門頒發或認可的有效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符合民航體檢相關規定。
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航空運動協會應當按照科學、安全、有序的原則,制定航空體育運動教學、訓練和培訓大綱、考核標準,指導從事航空體育運動訓練、培訓的單位和人員開展訓練、培訓活動。對經過專業培訓且考核合格的,發放相應證照。
使用航空體育運動器材升空參加航空體育運動的人員,應當取得二級甲等及以上醫療單位體檢合格證明。
從事跳傘運動的人員,應當年滿18周歲(專業運動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年齡);從事滑翔傘、動力傘、懸掛滑翔翼、動力懸掛滑翔機等運動的單人飛行人員,應當年滿16周歲,載人飛行人員應當年滿18周歲。
第十四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開展飛行活動,應當按照規定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門申請空域,獲準后方可實施飛行。
第十五條 鼓勵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投保人身意外險、器材險。
從事屬于高危險性體育賽事活動的航空體育運動的組織者應當投保體育意外傷害險。
第十六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發生航空體育運動安全事故,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體育行政部門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及原因,人員傷亡和器材損壞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及責任單位、任務性質、當事人姓名、民用航空器(或器材)型號等。
第十七條 航空體育運動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執行,相關體育行政部門和航空運動協會應當積極配合并給予支持。
第三章 航空體育運動使用的民用航空器、器材和場地設施
第十八條 航空體育運動使用的民用航空器、器材和各類保障設備應當定期安排專人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運行狀況良好。
航空體育運動使用的民用航空器(含屬于民用航空器的航空體育運動器材)應當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器國籍登記條例》和民航相關規章進行適航和國籍登記管理。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使用器材的相關標準由國家體育總局及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制定并推廣適用。
第十九條 航空體育運動使用的無線電頻率及設置、無線電臺(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向無線電管理部門申請辦理有關許可手續。
開展航空體育運動需要攜帶、寄遞無線電發射設備入境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辦理有關通關手續。
第二十條 用于航空體育運動的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劃設計應當符合開展航空體育運動項目需求,并征求本級人民政府體育行政部門意見,涉及空域使用的還應當征求所在地空中交通管理部門意見。
第二十一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使用、保護和管理航空體育場地設施。任何單位或人員不得侵占或破壞航空體育場地設施。
鼓勵各地建設航空飛行營地等航空體育場地設施。
第四章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
第二十二條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的安全管理實行“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主辦單位承擔航空體育賽事活動安全主體責任。
第二十三條 舉辦需要審批的國際航空體育賽事活動,應當按照體育行政部門規定程序進行申辦報批,未經批準,不得舉辦。
舉辦屬于高危險性體育賽事活動的航空體育賽事活動,應當按照體育行政部門規定程序進行申辦報批,未經批準,不得舉辦。
第二十四條 舉辦航空體育賽事活動,應當組建與活動規模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申請所需要的空域,配置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的場地設施和器材設備,制定實施方案、安全預案、“熔斷”機制和應急預案,落實醫療、衛生、食品、交通、安全保衛、生態保護等相關措施,保障賽事活動安全。
綜合性航空體育賽事活動主辦單位或者承辦單位負責編制賽事活動安全保障應急預案,明確相關組織指揮體系、安全風險及防范措施、信息報告、應急處置、人員疏散撤離組織和路線等內容,并按規定報體育行政部門備案,抄送相應應急管理部門。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航空體育賽事活動的監管,指派專人對參加航空體育賽事活動的人員資質、器材、場地、安全、賽風賽紀及裁判員執裁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參加賽事活動的飛行人員、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工作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遵守體育道德,嚴禁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嚴禁使用興奮劑。
第二十七條 國(境)外人員在我國境內參加航空體育運動的,邀請單位或主辦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外事規定辦理申報手續,并向其講解和說明我國有關飛行、無線電管理使用以及空中攝影等相關規定,并監督其執行。
國(境)外人員使用自帶民用航空器飛入或者飛出我國領空或在我國境內飛行的,主辦單位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等有關規定,向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辦理申報手續,獲準后方可飛行。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由所在地體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或十萬元以下罰款等處罰。
第二十九條 從事航空體育運動的單位和人員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規定的,由所在地體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條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定的,由體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罰款等處罰,并提請主管部門暫?;蛉∠愂禄顒?。
第三十一條 發生航空體育運動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和人員,除由有關部門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處罰外,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1991年8月10日發布的《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國家體委令第15號)同時廢止。
附件:名詞釋義
航空體育運動器材,是指開展航空體育運動使用的降落傘、滑翔傘、動力傘、牽引傘、懸掛滑翔翼、動力懸掛滑翔機、航空航天模型(無人機)等,以及飛行模擬艙(器)、牽引絞盤設備收索機等相關配套設備。
航空體育運動單位,是指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本辦法的規定,開展航空體育運動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
航空體育運動人員,是指從事航空體育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飛行人員、維修人員及保障人員等。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和航空體育運動器材組織的以航空體育競賽、表演、展示等為主要形式的活動。
綜合性航空體育賽事活動,是指由兩個以上航空體育運動項目參與且預計參與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的賽事活動。
航空體育運動安全事故,是指開展航空體育運動時造成人員傷亡、器材損壞或直接經濟損失的事件。(轉自8月27日《中國體育報》02版)
●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2025全文解讀
●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2018
●體育航空運動服務
●航空體育項目包括哪些
●航空體育運動有哪些
●體育總局航空運動管理中心
●什么是航空體育
●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2018
●航空體協
●航空體育理論考試題庫
來源:中國法院網-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2025全文,航空體育運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