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5最新,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 一、基本減除費用 每月5000元 所有納稅人均可享受每月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全年合計6萬元。這是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適用于工
一、基本減除費用
每月5000元
所有納稅人均可享受每月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全年合計6萬元。這是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適用于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二、專項附加扣除
專項附加扣除是針對納稅人特定支出設立的扣除項目,具體包括以下六類:
子女教育
扣除標準: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全年1.2萬元)。
適用范圍:子女年滿3歲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繼續教育
扣除標準:
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每月400元(全年4800元)。
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一次性扣除3600元。
適用范圍:納稅人本人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或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
大病醫療
扣除標準:
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療費用,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累計超過1.5萬元的部分,每年最高可扣除8萬元。
適用范圍: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關的醫療費用。
住房貸款利息
扣除標準:每月1000元(全年1.2萬元)。
適用范圍: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首套住房的貸款利息支出,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住房租金
扣除標準:
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每月1500元。
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每月1100元。
其他城市:每月800元。
適用范圍: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租房支出。
贍養老人
扣除標準:
獨生子女:每月2000元(全年2.4萬元)。
非獨生子女: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每月不超過1000元。
適用范圍: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支出。
三、其他扣除項目
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納稅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個人部分,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商業健康保險
扣除標準:每年最高2400元(每月200元)。
適用范圍:納稅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
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扣除標準:每年最高1.2萬元(每月1000元)。
適用范圍:納稅人購買符合規定的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
四、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
綜合所得范圍
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
稅率表(年度綜合所得適用)
不超過3.6萬元:3%
3.6萬元至14.4萬元:10%
14.4萬元至30萬元:20%
30萬元至42萬元:25%
42萬元至66萬元:30%
66萬元至96萬元:35%
超過96萬元:45%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子女教育:納稅人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以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相關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在稅前扣除。這一政策旨在鼓勵家庭教育投入,減輕家庭的教育負擔。
繼續教育:納稅人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或者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等繼續教育的支出,也可以享受稅前扣除。這有助于提升個人職業技能和素質,促進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
大病醫療:納稅人及其配偶、子女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在醫保報銷后的個人負擔部分,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在稅前扣除。這有助于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購買首套住房并發生貸款利息支出的,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在稅前扣除。這一政策旨在支持居民購房需求,減輕其住房貸款壓力。
住房租金: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無自有住房而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也可以享受稅前扣除。這有助于緩解城市租房族的經濟壓力。
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的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在稅前扣除。這一政策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關愛和尊重,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為照顧3歲以下嬰幼兒產生的相關支出,如嬰幼兒照護費用等,也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在稅前扣除。這是近年來新增的扣除項目,旨在進一步減輕年輕父母的育兒負擔。
三、扣除方式與操作流程
納稅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專項附加扣除:
自行申報:納稅人可以在年度匯算清繳時,通過稅務機關的官方網站、手機APP等渠道自行申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并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單位代扣代繳:納稅人也可以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給所在單位,由單位在發放工資時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代扣代繳。
在操作流程上,納稅人需要準備好相關證明材料,如子女教育證明、醫療費用發票、住房貸款合同等,并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進行填報和提交。
四、政策意義與影響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實施,具有以下重要意義和影響:
減輕納稅人負擔:通過稅前扣除的方式,直接降低了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從而減輕了其稅收負擔。
促進社會公平: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針對的是納稅人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的實際支出,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提升消費能力:減輕稅收負擔后,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提升其消費能力,促進經濟增長。
優化稅收制度: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實施,是稅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提高其科學性和公平性。
1、前期準備
首先,要確保您已下載并注冊個人所得稅APP。這是整個退稅流程的重要平臺,在各大手機應用商店均可下載。注冊過程中,請準確填寫個人信息,進行實名認證,方便后續操作。
進入申報界面
登錄個人所得稅 APP 后,在首頁的常用業務板塊找到綜合所得年度匯算選項并點擊進入。這里的綜合所得主要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四項。
選擇填報方式
進入申報頁面后,會出現兩種填報方式供您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和自行填寫。
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這種方式相對便捷,稅務機關已預填了您部分申報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您在納稅年度內的單位申報以及其他相關信息。選擇此方式,系統會自動帶出您的收入、扣除等基本信息,您只需進行核對確認即可,推薦大多數納稅人使用。
自行填寫:若您對自身收入、扣除項目等情況較為清楚,且有詳細準確的記錄,也可選擇自行填寫申報數據。在這種情況下,您需要仔細梳理各類收入和扣除項目,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2、核對申報信息
無論選擇哪種填報方式,接下來都要認真核對申報信息。
收入信息:仔細查看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各項收入是否準確。比如,確認工資收入是否與實際發放金額一致,勞務報酬是否涵蓋了所有項目等。若發現有錯誤或遺漏的收入信息,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或補充。
扣除信息:重點核對專項扣除(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以及其他扣除項目(如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確保這些扣除項目符合規定且填寫準確無誤。例如,檢查子女教育扣除的信息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住房貸款利息扣除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
已繳稅額:核實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金額是否正確。這部分信息通常由系統自動帶出,但仍需您仔細確認,避免出現差錯。
3、計算退稅金額
在完成申報信息核對后,系統會自動計算您的應納稅額和已繳稅額之間的差額。如果已繳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恭喜您,您將獲得退稅,頁面會顯示應退稅額;反之,如果應納稅額大于已繳稅額,您則需要補繳稅款。
申請退稅
確認計算結果后,點擊下一步,進入退稅申請頁面。點擊申請退稅按鈕,系統會彈出銀行卡選擇界面。
選擇退稅銀行卡:您可以選擇已綁定的銀行卡作為退稅接收賬戶。若沒有已綁定的銀行卡,點擊添加銀行卡信息,按照系統提示填寫銀行卡號、開戶行名稱、持卡人姓名等信息,添加成功后選擇該銀行卡作為退稅卡。確保所提供的銀行卡信息準確無誤,以免影響退稅到賬。
4、退稅進度查詢
提交退稅申請后,您可以在 APP 首頁我要查詢板塊中的申報查詢里,點擊已完成的申報記錄,進入退稅記錄頁面查看退稅辦理進度。退稅一般會經歷提交申請成功、稅務審核中、稅務審核不通過、國庫處理中、國庫退庫失敗、退稅成功等幾個狀態。不同狀態代表著退稅流程所處的不同階段,如果遇到稅務審核不通過或國庫退庫失敗等情況,系統通常會提示原因,您可根據提示進行相應處理。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月收入
●5000以上扣稅標準表
●2025年個稅稅率表一覽
●2025年個稅起征點及扣除標準
●5000起征點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工資個人所得稅標準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版
●5000以上扣稅標準表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表2020
●個人所得稅扣法2020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5最新標準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1年
●2020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
●個人所得稅2020專項附加
●新個人所得稅法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21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條件和標準
●新版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實施時間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一覽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及計算方式詳解2025最新,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股東分紅個人所得稅稅率2025最新,股東分紅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2025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退稅的: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國家規定出差補貼標準2025最新,出差補貼要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人取得拆遷補償款稅收規定2025,拆遷補償款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房屋拆遷補償是否交個人稅2025,拆遷補償款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個人房屋拆遷補償需要繳哪些稅補2025,拆遷補償款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商業房屋拆遷補償個人所得稅2025,個體工商戶拆遷補償款如何交稅:今日拆遷普法
●個人房屋拆遷補償要納稅嗎2025,拆遷補償款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鄭州市房屋拆遷補償款交個稅嗎2025,拆遷補償款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個人取得拆遷補償款稅收規定2025,拆遷補償款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拆遷補償免征個人所得稅的規定2025,拆遷補償款征收個人所得稅嗎:今日拆遷普法
●崗位安置費需要繳稅嗎,安置費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安置費扣稅嗎現在多少錢,安置房要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安置費要交個人所得稅嗎,加班費用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安置費繳納個人所得稅標準,動遷安置費怎么算: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安置費繳納個人所得稅嗎,安置房稅費怎么計算: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安置費繳納個人所得稅,安置房要交個人所得稅嗎: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職工安置費個人所得稅,職工安置費需要交稅嗎: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來源:臨律-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5000起征點個人所得稅稅率表